十七年前“非典”时,她还是个被父母精心呵护的孩子;十七年后的今天,“新冠”肺炎疫情蔓延全国,战“疫”号角吹响时,她毫不犹豫在志愿书上携笔战“疫”,她就是我院麻醉科复苏室“90”后护士汪一。
“90”后往往被贴上“娇气”、“自我”、“不能吃苦担当”的标签,而在这次疫情袭来之时,汪一最先想到的是她是一名正在被党组织培养的“入党积极分子”,是麻醉复苏室护理单元唯一的“90”后,这个时候正是她接受党组织考验的关键时刻,她不能让“入党申请书”上的铮铮誓言成为一句空话,“老师们家里都有孩子要照顾,我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,护理组我最小,应该我先上!”。2020年1月31日汪一接到护理部的指令后,立刻赶赴应急病房支援,成了一名奋战在抗“疫”一线的战士。
进入应急病房后,平时身为科室院感护士的汪一负责应急病房的“后勤保障”工作,在她来这个岗位之前,没有专门的人从事这份岗位工作,给进出隔离区的医护人员带来了很多不便,同时这也给汪一带来新的挑战—“该怎么干?从哪干起?如何干好?”这一系列问题都要靠她自己一个人摸索,一个人解决。隔离病房医护人员的防护用品的准备、整理、穿戴要经过她层层把关,确保进入隔离区的医护同事们百分之百防护到位。此外当班的几个小时里还独自一个人负责所有医疗垃圾的处理,清洁区卫生的打扫,几十双胶靴的烘干,就这样,一个班几个小时里她一直在和时间赛跑,顾不得喝上一口水,吃上一口热饭,晚夜班夜深人静的时候,顶着夜灯,一干就是到天明。虽然在家里她是被父母呵护大的“90”后,还是爷爷奶奶心中的心肝宝贝,但此时她知道自己是一名战士,再苦再累的任务她都要求自己一丝不苟地完成,疫情面前不能有半点马虎和侥幸心理。她是第一个被安排在这个岗位的工作人员,她告诉自己要第一时间适应环境,摸索出高效合理的工作流程,让后面进入同样岗位的同事少走弯路。第一个班上下来后一切都变得井井有条,这位年轻的“90”的工作态度和方法让同事们一致称赞。
2月3日,我院应急病房由21病区连夜搬至第二住院部,时间紧,任务重,所有工作人员在保证患者安全转运的情况下,还要第一时间适应新的工作环境,将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。当晚汪一正值夜班,刚接班的她,面对繁重的任务,便埋头开始了一夜的各项工作,一件件防护服,一瓶瓶消毒液,一个个护目镜、防护口罩、面罩……直到凌晨四点,汪一看到缓冲区还积压了很多消毒浸泡的胶靴,为了让下一班入隔离病房的同事们能够及时穿上舒适干爽的胶靴,她独自换上隔离衣,抓紧时间捞起一双双浸泡的胶靴,急急忙忙中完全没有注意到脚底下刚被消毒液处理过的湿滑地面,连人带物摔倒在地,右手顿时感到剧痛,但她没有顾得上自己的手有没有问题,一个人强忍着疼痛站起来,继续手头的工作,直至事情干完,才发现自己的手已然红肿。下班后才去找骨科医生诊治,骨科医生要求她即刻休息制动两周,然而这丝毫没有让她退怯,她依然请命奋战坚守在一线,她声称疫情没有结束,她还是一名战士,作为一名战士,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要有在关键时刻坚守一线的胆识和勇气。 “轻伤不下火线!我要继续战斗!”, 这个满怀理想和信仰的“90”后汪一说:“我要让我的青春无悔!”。 在这场“疫战”里,我们的“90”后在他们的青春年华里用汗水、坚强、勇气甚至生命诠释了他们的责任和担当 ,“青年一代有理想、有本领、有担当,国家就有前途,民族就有希望” ,有了一个个年轻的中坚力量的付出,相信我们很快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。